林燕丹 导师 |
个人简历 主要成果 国际国内学术组织兼职 期刊编辑 |
2014年12月——至今 复旦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光源与照明工程系教授、博导
2006年4月——2014年11月 复旦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光源与照明工程系副教授
2005年4月——2006年3月 复旦大学光源与照明工程系讲师
2003年7月——2004年9月 德国达姆斯塔特技术大学DAAD中德联合培养博士生
1999年9月——2005年1月 复旦大学光源与照明工程系物理电子学专业硕博联读博士
1995年9月——1999年7月 复旦大学光源与照明工程系光源与照明专业本科生
对我国国防和重大战略领域对特殊光环境的光安全和光健康的日益增长的迫切需求,结合光生物效应与人因工程技术,解决了不同应用场景下的复杂光学测量与建模技术,利用遗传算法、机器学习等方式,实现光谱的精准匹配和光环境的标准体系制定和整体方案设计,将评估模型转化为工程化实施方案,解决大交通领域光环境质量评估的难题。典型案例包括:
1)承担重点型号舱室光环境控制技术研究及仿真和照明系统设计验证系统试验研究,提出船舱照明舒适度的方法论和人员生理心理的光健康研究,基于人体生理节律开展照明设计技术验证方案研究,实现船舶安全健康舒适的功能性情景照明场景。并对重点舱室开展光污染梳理和机理分析,完成模型舱光污染对比试验方案,策划提炼模型舱显控及照明发光设备的技术指标,优化提高光环境在总体运行环境中的作用。
2)承担民用客机机内照明系统人机工效技术的研究项目,针对民机型号特征,完成满足人机工效要求的机内(包括驾驶舱和客舱)照明系统需求研究、集成设计和综合验证,系统提出民机机内照明需求的定义,并形成规范的基于人因工程研究的民机机内照明综合评估规范和验证标准。
3)承担多个型号列车眩光分析及车内光学指标研究,通过理论建模、数据分析、模型车试验等多种方式,建立基于人因工程的光安全和光健康综合指标体系和实施方案,指导列车驾驶室和客车室各发光部件的指标选择、设计、定型和实施,利用该理论体系的安全光环境已获得多个型号的列车应用。
4)承担973项目子课题“环境工效综合影响因素及机理研究”,将视觉通道作为作业绩效的主要考察对象,建立光、声、振动因素的视觉工效综合模型和安全告警模型,为驾驶舱环境和告警的安全设计提供的人机工效研究依据。
5)承担飞机客舱情景照明机理研究项目,从人机工效学出发,对飞机客舱情景照明进行研究,研究飞机客舱照明光环境对乘客心理、生理和视觉感知的影响,为相关型号设置情景照明提供了理论依据。
6)负责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健康光品质特征指标与评价模型的研究”,梳理和定义人体健康指标,探索光影响视觉和生物效应的量效规律,形成健康照明的方案、设施和工具。目前正在将光健康、光医疗的理论应用于更多的场所和人群中,包含戒毒所光辅助治疗、抑郁症人群光辅助治疗及睡眠障碍人群光辅助治疗等。
国际照明委员会(CIE) 第4分部(交通与室外照明) 中国国家代表
国际照明委员会(CIE) TC1-91技术委员会(白光的颜色质量)主任
中国国际汽车照明论坛(IFAL)组委会创始人及首席执行人
中国照明学会理事
中国照明学会智能交通照明专业委员会主任,中文核心期刊《照明工程学报》及《应用光学》编委会委员
全国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TC114SC21; TC224SC1, TC224SC4标委会委员
Yandan Lin, Qiang Liu. Topic Editors. Frontiers in Psychology-Cognition. Advances in Color Science: From Color Perception to Color Metrics and its Applications in Illuminated Environments. 2021.11-2023.1.
Yandan Lin, Minchen Wei. Guest Editors. Applied Science (SI: Smart Lighting and Visual Safety) . 2022.8-now
https://www.mdpi.com/journal/applsci/special_issues/I7780004R4
Journal of Physiological Anthropology, Editor. 2013-now
https://jphysiolanthropol.biomedcentral.com/
《光学应用》第十届编委会委员
|